寰宇飲食文化

中東素食百變茄子

作者: 歐陽應霽
歐陽應霽難忘中東旅程,除了那異國的文化情調, 還有千變萬化的中東美食體驗。

當年年少,跟隨那一股文藝風,把作家三毛的《撒哈拉的故事》和其他作品一口氣在三天內讀完,匆匆的就像刮過一陣沙漠風暴,帶走的、留下的是甚麼,不太清楚。

後來成熟懂事,看意大利導演帕索里尼的一系列經典電影如《一千零一夜》、《十日談》等,得知電影中有如世外異域的外景,是在阿拉伯半島的也門拍攝,遂暗下決心,有朝一天定要到此一遊。

誰知抵達也門之前,機緣巧合,竟然也有機會先到摩納哥和埃及,雖然只是不到一星期的旅程,但也算是開始了對伊斯蘭文化的親身體驗──從北非到西班牙,再到阿拉伯半島以至印度西岸,其實都是當年回教勢力的覆蓋之處,各地遺留下來的傳統建築、食物及文化,還保留著濃厚的宗教色彩。

千禧年前下定決心,花了整整三星期時間完成了一趟也門之旅,是頭一趟正式在中東阿拉伯地區旅行,加上日後在以色列及巴黎的中東浴池和餐廳的體驗,再一次認定自己對中東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──中東的服飾、音樂、建築以至宗教,都是這麼的悠遠豐富,只是因為語言文字的隔膜,形成了世人對阿拉伯文化的一知半解。旅途中種種翻山越嶺、橫跨沙漠,以及下海捕鯊(看別人!)的經驗,有待將來和大家分享,但不得不提的是,從第一餐到最後一餐,我們的主食都是羊,除了羊,還是羊,也是羊。

我是天生「羊男」,特愛羊的羶味,越羶越好。先後在也門各大小餐館食肆,從最高檔到最簡陋的,吃過烤的、水煮的、油炸的、煎的、炒的各式各樣的羊,最初十天八天是蠻興奮的,可是日子一久,也真的聞羊色變,急急到處尋覓替代品。然而在中東家禽極少,其他肉類也不多,只見有大量的茄子、橙和蜜棗,我們因此在餘下的一星期,展開了近乎是素食之旅。

也許是沙漠地區的溫差影響,一般我們日常食用的蔬菜較難生長保存,皮厚肉多的茄子卻最能「適應」這種氣候,難怪成為當地的主要食材。喜愛茄子的朋友都知道茄子「百變」,最懂得吸取油份及其他食材的味道,幸好在中東地區普遍用來煮食的都是橄欖油,尚算健康。在那一星期內,我們品嚐到以不同方法炮製的茄子,包括把厚厚的茄子烤得焦焦的,再用橄欖油半浸著吃,口感極為肥美;也有混著香料蕃茄醬進食的;或用熱水把茄子煮軟用叉揉爛,拌進淡麻醬撒上芫荽做成涼拌;還有把茄子肉一半挖出後再釀進羊肉末、洋蔥末和各種香料,再經烤燜,香濃的口味,讓茄子的特性發揮得淋漓盡致。

中東的日常食材其實很豐富,各種穀物、香料、乾果,以至特產硬身乳酪,堆滿了傳統菜市場的每一個角落。從來最愛逛傳統市場的我有福了,放眼望去都是新奇有趣的食材,只是人在路上沒有私家廚房,否則真的渴望可以就地取材一試身手。 喜歡邊走邊吃的我,有機會品嚐那麼多的中東美食,可真是大飽口福了。更何況這趟旅程揭開了中東神秘的面紗,讓我親身體驗神話故事的情節、電影中的景色。那真的是一處值得再次踏足、再體驗和再接觸的神奇地方! 返回